11月13日下午,河北省首个运动心理大模型暨全国首个射击专项运动心理大模型评审会议在中国射击学院举行,大模型第一版工具应用上线。会议拓展了大模型与运动心理融合赋能新路径,见证了竞技运动与科技前沿融合的创新成果。
会议由该课题负责人河北体育学院马国义教授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巴黎奥运会心理专家组副组长/香港体育学院高级运动心理学专家姒刚彦教授、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志青研究员、湖北大学黄志剑教授及卜丹冉副教授、深圳体育运动学校韩玲副研究员参加。
图1:运动心理大模型项目评审现场
会上,各位专家观看了“大模型数据及数据治理”、“大模型训练与效果展示”、“大模型评价”等展示环节,一致认为该项目在“AI+运动心理”领域做了开创性工作,大模型与运动心理结合有很大发展前景。
姒刚彦提出,国内外目前还没有为运动员提供运行心理服务的大模型工具和应用,专家级运动心理人才不足,该项目在提升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服务质量方面具有引领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在心理领域要保持大模型回复的精准性,在数据上要扩增不同的心理理论,让大模型学习掌握不同的理论分支,针对特定的咨询问题进行多角度建议。基于大模型移动应用服务,专家提出,可以在当前APP基础上从文本交互服务进一步扩展音视频交互服务;扩展该大模型应用范围,服务人群可以分为现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青少年等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
在体验大模型APP时,专家们认为先通过量表进行评价,再进行大模型AI专家服务的模式具有很好的获取运动员个性化心理特征的优势。
图2:姒刚彦教授进行评价交流
河北体育学院科研处、教务处等相关专家建议,要考虑未来发展情况,积累研究数据,基于当前应用持续增加创新点,引领该项目领域发展。
会后,河北体育学院副书记、校长何文革与课题组、评审组专家进行了交流,对首期项目圆满完成表示赞赏,提出将整合更多领域及技术专家为该项目提供支持。
图3:何文革院长同与会专家合影
该项目由中科院相关技术团队进行大模型与运动心理的研究和落地应用,对领域专业数据、大模型训练与评测、APP研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开创了河北省运动心理大模型研究与实践的先河,同时聚焦射击运动,是全国首个射击专项运动心理大模型。